当前位置:亚博im首页  亚博im首页栏目    

【党建领航】信控智慧 科教报国 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支部:“特殊环境机器人科学与技术”研究生党支部-亚博im

发布时间:2024-06-05作者:李林静 黄锐浏览次数:22

不忘初心担使命,砥砺前行谱新篇。近年来,学校培育和创建的一批批投身一线、矢志报国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党建创新正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在2024年教育部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名单中,我校信息工程学院特殊环境机器人科学与技术研究生党支部获“百个研究生样板支部”。他们“为国铸重器,为党育英才”的联合育人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西南科技大学特殊环境机器人科学与技术研究生党支部成立于2020年12月,前身为“核卡源事故紧急处理党小组”。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张华同志担任党支部书记,乐嘉陵院士、范国滨院士、刘大响院士担任特邀组织员,校院两级专职组织员担任党建辅导员。

启智润心 以文化人

支部围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要求,统筹科研、实践、文化等多方面的工作内容,锚定国家之所急、社会之所盼,设置核、航、电、医四个党小组。支部与深圳朗驰新创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清华大学等高校,打造大联合、大党建的互助式党建共同体,搭建出树理想、担使命、重实践的育人格局。


党支部组织结构图

支部持续围绕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展开学生党员的教育引领,定期组织内容充实、风格生动、特色鲜明的党组织生活。引导支部全体党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邀请乐嘉陵院士、范国滨院士、刘存良总师开展“大师讲党课”系列活动,在爱国心、强国志、报国行三个方面引导研究生党员树立远大理想。支部组织研究生党员以硕博小导师身份深入学院本科生教育教学环节,积极推动朋辈影响效果最大化,不仅担任本科学生教育教学上的助手,更是在落实大学生劳动教育、美育教育、体育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桥头堡作用,将研本结对、本硕博“传帮带”一体化培养的育人智慧充分运用。

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

支部书记张华同志时常以“至诚报国”为要求教育支部研究生,这个要求也是该支部成立与维系的精神源泉所在。2009年6月,河南杞县的民营同位素辐照企业利民辐照厂发生辐照物品倒塌,压倒护源栏,致使放射源无法回落到冷却井,国家环境保护部通过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联系到西南科技大学请求支援,张华同志等党员组成“核卡源事故紧急处理党小组”前往事发现场,操纵包括自主研发的机械臂式机器人“西科”和全息摄影采集系统机器人等4台机器人进行施工。经过6天6夜不间断工作,不断进出迷道与辐照室163次,清理出5辆手推车和1吨多的货物,并成功拉起护源罩使得卡顿放射源顺利降入贮源井,妥善处理了本次卡源危机。数月之后,广东番禺钟村的广州辐照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也出现卡源险情,党小组又一次临危受命远赴广东,终于在11月28日中午成功清障,让漂浮了整整48天的钴-60放射源成功降回到储存装置贮源井内去。两次卡源都属于稍有不慎便会产生生命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性的重大突发事件,党小组党员在张华同志的带领下,以一切为了人民为宗旨,关键时候顶得上来,豁得出去,排除物资、气候、体力等万难考验,历经数十天努力使险情化于平静。抢险壮举开创了国内采用机器人处理卡源故障的先例,接连两次的成功事迹受到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广州市委专门致函感谢。相关关键技术如今已服务于中核四〇四等多个单位,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机器人高端装备技术领域的国际认可。

支部党员将“兴国、报国”作为学习与科研的奋斗目标,致力于将所学所长贡献到祖国伟大工程的建设中去。党支部牵头研发的智能机器人在南水北调工程等世界级大型工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联合多家企业在水利水电枢纽智能治理等国家基础设施数智化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相关事迹被央视新闻报道。疫情期间党支部急国家之所需,针对机场、车站、校园等人流密集区域的检测效率问题,主动联合校友企业紧急攻克红外热成像测温技术,大幅提升疫情期间春运复工潮筛查效率。

育人为本 因材施教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的三位一体格局,强调了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资源,因此支部一直将人才培养这一高等学校根本职能作为最大追求。

支部主要成员们在中央电视台第三届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决赛中以绝对优势战胜上届冠军北京科技大学,一举夺得冠军,并蝉联最佳技术奖;同年9月,机器人小组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由亚广联发起、在韩国举办的亚太地区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也一举拿下亚军和最佳技术奖。正是这两次机器人大赛的出色表现,使得后来河南杞县卡源事件发生后,西南科技大学机器人小组成为国家环境保护部第一个想到的最佳协助者,因此组建出“核卡源事故紧急处理党小组”,成为成立“特殊环境机器人科学与技术研究生党支部”的缘起背景,投身科研、砥砺实践的实践育人精神深深扎根在党支部的成长血脉中。

支部将“创新”与“实践”两个词制作成标牌悬挂于办公室内。创新是动力、实践是标杆,以此为纲的科学精神历久弥新。只有通过创新和实践才能不断探索更好的育人途径。支部内研究生研究领域包含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核环境与核废物处理等多学科。张华介绍:“每年参加cctv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的成品至少3个,还有战车争霸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电子设计竞赛、freescale智能车比赛等诸多学科竞赛……”据不完全统计,该支部制造的机器人设备已逾百台,诞生了多个“明星机器人”。一路走来,学生党员参与学科竞赛覆盖面达95%以上,获省级以上奖励150余项。党员毕业生创办、领办高科技企业20余家,多名硕士生在境内外获博士学位后回校任教。近三年,支部10名研究生党员获国家奖学金,2022年获“挑战杯”全国一等奖(四川省省属高校唯一);支部党员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发表sci1区top等高水平论文100余篇,申请/授权专利60余项;支部党员全部参与国家“十三五”核能开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技专项等科研项目。“为国铸重器,为党育英才”的联合育人模式得到高度认可。

支部的实践育人蕴含着教学相长的古老智慧,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成为积极的参与者,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参与讨论。教师则扮演着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以制作机器人、无人机、智能车等为载体,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实践活动中,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互动式的交流不仅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始终是支部的弘道追求。立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全局的双局交汇点,强国建设的伟大工程呼吁各基层党支部的勠力齐心。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途上,“特殊环境机器人科学与技术研究生党支部”将矢志不渝、勇往直前。

(郭鸿雁 编辑)


  • 数据截止至:2024-06
    更新单位:新闻中心
上一篇:下一篇:
网站地图